创作计划大家谈 | 《技惊四座》:中国杂技,不单是炫技_微动态
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杂技也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资料图)
两年的拍摄,老中青三代杂技演员,短视频《技惊四座》讲述了中国杂技的故事,展现中国杂技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青春面貌。《技惊四座》入选了“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优秀提案,本期“创作计划大家谈”,解读中国工作室邀请到《技惊四座》的导演邢狄曦,一起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技惊四座》导演 邢狄曦
问:《技惊四座》讲述了孔伟、俄罗斯夫妇维塔利和尤利娅、曹凯老中青三代杂技演员的故事,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拍摄这三组人物故事呢?
邢狄曦:这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中国杂技的传承、挑战和创新这三个精神内核,孔伟作为山东孔楼村杂技之乡的非遗传承人,将父辈的杂技技艺发扬光大,不仅在国内舞台上绽放光彩,还把他们独有的杂技技巧展示在国际舞台上。
△杂技演员 孔伟
俄罗斯夫妇维塔利和尤利娅是非常少见的,他们是30岁才从舞蹈演员转行成为专业杂技演员。有一次他们偶然看到了上海杂技团的演出,之后便深深爱上了中国杂技,决定师从上海杂技团的首席王怀甫老师学习中国杂技。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为了优秀的杂技演员。
△杂技演员 俄罗斯夫妇维塔利和尤利娅
曹凯是中国杂技顶尖青年演员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踢踏舞和球技结合在一起的杂技演员,他身上的创新精神,展现出中国杂技这门传统艺术的“正青春”状态。
△杂技演员 曹凯
问:从风格技巧来说,孔伟、俄罗斯夫妇维塔利和尤利娅、曹凯的杂技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邢狄曦:孔伟的杂技比较“接地气”,很多都源自于“天桥杂耍”的表现方式,俄罗斯夫妇维塔利和尤利娅以高空的皮吊为主,而曹凯则是以球技为主。但他们三个身上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传承弘扬极致艺术背后的匠心精神和奋斗精神。
问:在拍摄过程中,有哪些故事和细节让您印象深刻?
邢狄曦:三组故事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眼神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无论是孔伟、俄罗斯夫妇维塔利和尤利娅还是曹凯,眼神里无一例外都展现出对杂技这门艺术的深深喜爱,这种喜爱已经上升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是那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眼神,这种眼神和态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在拍摄孔伟的时候,前采阶段我们跟他调整状态调整了很久,因为孔伟其实是个非常质朴的杂技人,并不善于言表,当时采访一度进行不下去了,也重来了很多遍。后来我们调整了采访策略,不设问题,就让孔伟谈杂技。最后发现,说到杂技,孔伟就能非常自然地讲出了很多关于孔楼村和自己的故事。
拍摄俄罗斯夫妇维塔利和尤利娅的时候,有语言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中文不是很好,前采的时候,语言障碍的问题也很严重,我们一度也想要放弃拍摄了。最后我们还是通过不设问题,只聊他们心里所爱所想,反而惊喜地发现,在聊及心中所爱的时候,任何语言障碍都显得微不足道。俄罗斯夫妇维塔利和尤利娅也是用尽了所学的中文,也能很好地表达出了所思所想。
问:通过《技惊四座》这部影片,想给观众传递分享什么信息?
邢狄曦:《技惊四座》是一个系列IP,有综艺、短视频和艺术短片等等,这个系列是为了呈现中国杂技艺术的辉煌,纪录片也是这个系列其中的一部分。这部短片通过呈现当代中国杂技艺人的三个小故事,除了希望展示中国杂技艺术之美,也希望呈现杂技艺术背后隐藏的“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传播潜力,从而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破圈”。
问:在短视频创作方面,您觉得讲好一个故事的要素是什么?
邢狄曦:讲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有好的选题,然后是选题背后故事的丰富层度,同时还有与观众有情感共鸣。
我刚开始接触到中国杂技这个选题,就觉得这是一片蓝海。因为杂技太熟悉又太陌生,所谓熟悉,主要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能见到杂技的身影;所谓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这门艺术品类,也从来不知道为我们带来惊艳表演的杂技艺人背后有什么故事。
随着深入发掘中国杂技艺人这个群体,我们很惊喜地发现,全国的杂技艺人有上百万人,从国家院团到非遗传承人到慕名来中国学杂技的外国人,不同地域、年龄和生活背景的杂技艺人也极大丰富了我们故事的可能性。
最后跟观众的情感共鸣主要就是挖掘杂技这门艺术跟其他事业的共性。其实就是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要干好事业,就要抱着吃苦的决心、脚踏实地努力的恒心,这也是各行各业,不同圈层背景的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抱持的精神。
问:入围“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有什么期待可以分享吗?
邢狄曦:中国杂技在世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不仅因为中国杂技的惊艳,也因为肢体语言是一门无需翻译的国际语言,所有人能够一看就懂。希望能通过“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这个平台,将中国杂技的故事传播得更远、更深、更好。
+作者:
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武倩文
特别鸣谢导演邢狄曦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