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四省发文尝试现房销售,烂尾楼终于要消失了?刚需能放心买房吗?
阻碍刚需买房的最大阻力是什么?相信期房的不确定性一定会排在前三位。1994年,为了缩短开发商资金回流的周期,缓解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困局,促进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所以诞生了商品房预售制度。
所谓的预售制就是一个小区从拍地开始,开发商规划图纸出来,取得预售证之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收钱卖房了。而一个小区从拿地取得预售证开始,到顺利完工交房通常要两年的时间,如果是带装修的小区,交房时间甚至会接近三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然,这其中还不排除开发商遇到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印象,比如楼盘工地所处区域遇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延长交房时间。
当然了,有预售制就需要有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监督开发商收上来的部分房款,一般都是等楼盘封顶的时候允许开发商拿回这部分资金。所以,这也是很多烂尾楼都是从封顶开始的原因之一。
在楼市行情好的时候,烂尾楼对购房者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利益已经冲昏了投机者的头脑。他们只想着尽快买房,然后趁机大赚一笔。即便是遇到烂尾楼,一般也会有开发商愿意接手,接手之后随便换个名字继续大卖特卖。
但是如今楼市降温,购房者也终于回归理性,而这个时候开发商也迎来行业的至暗时刻,该爆雷的爆雷,该破产的破产,最终留下一堆烂尾楼。
对于开发商来说倒闭、破产了事,可是对于千万个家庭来说,一套房子就是倾尽了所有,这都是会改变一个家庭或个人命运的事情。
面对不断下降的楼市数据,终于高层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3945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涉及到住宅方面的投资下降了8.3%。房屋新开工面积103722万平方米,下降37.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75934万平方米,下降38.5%。
另外,2022年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3%,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5%。销售面积的下降也导致销售额同步下降26.1%,住宅销售额下降28.2%。
同年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47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6.6%。
同时大家短期内的购房意愿也创了新低,央行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三个月,16.0%的居民打算购房,这一比例大幅低于三季度的17.1%,并创下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2016年二季度比例为15.1%)。
所以,要想尽快恢复购房者的信心,拯救烂尾楼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对此,尽快落实现房销售就成了重中之重。
2023年1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
近期,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等省份均发文试水现房销售,比如在2023年1月,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逐步提高预售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开展现房销售试点。
2023年2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开展现房销售试点,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变。
相信后期也会有更多的省份地区加入进来,并且现房销售也将从试点转向全面落实,这也是大势所趋。
其实除了以上四个省份近期的发文,其他多个地区也早已从土拍开始就紧抓现房销售了,比如上海最早在2014年就成交了一块现房销售的地块。而北京在2021-2013年2月期间,成交了14宗涉现房销售(现房销售占一定比例)地块,全部现房销售地块1宗。
其实和房产税一样,现房销售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全面实行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开发商资金周转问题,地方上卖地的收入或会增加压力,开发商在拿地的时候也会更加谨慎等。
不管怎样,有问题就要去解决,希望全面落实现房销售的那一天尽快到来。